刘潇:医药出路在何方?疫情后的行业趋势该怎么看?
2023-01-12 10:53:16 来源: 华安基金 字号:

第八批集采要来了!

近日有业内消息传出,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已经开始,1月13日将正式启动报量。

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市,A股投资往往脱离不开政策。

过去的2022年,医药的主旋律基本上是围绕着“防疫”“抗疫”上下波动,10月开始,随着集采政策的边际利好,以及防疫优化政策的相继落地,整个医药板块也迎来了一波超跌反弹。

那在后疫情时代,医药行业将会何去何从?

脱离“疫情”这个变量后,医药会有哪些新的变化?

哪些受损的细分行业又有望迎来快速修复?

第八批集采政策又将给医药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?

来一起看看华安基金“医药投资实战家”,基金经理刘潇对医药投资的最新研判。


疫后医药的投资逻辑

医药行业经历的这波疫情,可以说是10年以来的一次严峻挑战。

去年,党的二十大指出继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对2023年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,我们是很乐观的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跟党的十九大报告有一个很大区别,十九大关注的是医疗体系的效率,围绕着集采医改、深化的主题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可以看到,对医药行业的表述是“优先发展”: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、保障人民健康放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,特别是将中医药系统、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,也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。

目前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客观现实是,未来60岁以上人口会越来越多,预计十年内,61岁以上人群比例,会有接近翻倍的提高。

对医药行业来讲,也有一个有意思的数据,40岁以下跟65岁以上的人群,对慢病的患病率有接近4倍的差距。

未来随着国家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,老人慢病用药会出现非常快速的增长,在老人总体人群比例提升的状况下,保健市场需求也会大幅提升。

过去在疫情的一轮轮冲击下,医药行业是攻守兼备的。

虽然三年间,国内社零波动较大,但必选医药消费的稳定性比较突出,例如中西药的品类在整个社零里,是呈现出10%-15%的稳定增长。

在后疫情时代,消费会有很好的复苏,那么医药行业的机会是不是就结束了?

可以看门诊量,跟线下服务业是一样的状态。

2020年上半年,医院门诊量有20%的下降,但在2021年,内需复苏以后,医院的门诊量又有20%的回升。

所以可以预计一下,2023年一季度可能会有一些门诊受损情况,但二季度往后,诊疗端、医院端的需求复苏,是非常值得期待的,特别是在药品手术这样专科用药上。

从估值上也可以看到,医药不管是股债收益差还是动态市盈率的相对历史分位数,都处在一个长周期的中低位置,基本上是10%分位。

这个估值属于机会区间,因为医药行业的调整时间还是比较长的,一直从2020年中期调整到现在,有了一个很好的估值消化。

2023年医药行业的增长,还是有一个很大的估值切换空间。


冲关期值得关注的几个投资机会

具体看好哪些方向呢?

医疗新基建,冲关期自我药疗,包括后疫情时代的诊疗,是医药行业大体投资方向上最重要的三个板块。

往下半年去看,像CRO这些大板块,也有前期很好的回调空间,今年后半段会迎来复苏周期,我们会在这几个方向上展开。

国内由于疫情迭代,病毒一直在往轻症方向去进化,重症率有很大的下降。

作为轻症,居家药疗,自我药疗会成为未来半年最受关注的方向,不管是镇痛解热的药物,还是辅助缓解、治疗咳嗽的中医药方向。

另外,新一代疫苗跟后续小分子药物国产,也是今年一季度受关注的方向。

目前第四针的疫苗政策已经出来,这对于提升重症的保护率会有很好的屏障作用。冲关期还应该关注的一个机会,就是新基建加码。

去年公立医院建设仍然处在一个高峰,从2020年开始,公立医院建设专项债有很大的投入。

2022年,定点ICU的配置比例,其实过去3年有非常大幅度的提升,包括ICU装备在很多综合性医院也都是在持续提升。

ICU配置,特别是器械相关的一些配备,我们觉得需求也是非常大的,器械行业的国产替代率也在逐步提升。

像内窥镜、电生理、骨科等行业的高端CT设备国产替代率,有10%~30%的加速提升,在未来总量投资加码、新基建加码的背景下,国产医疗器械的增长和提速是值得期待的。

后疫情时代,大家也都关注到了诊疗端、手术相关的复苏,门诊量也会在疫情暴发的后半段出现很好的回升。

英国的情况就可以拿来作参考,虽然病毒刚暴发的时候,医院门诊量可能受到了影响,但回补是非常明显的,门诊量在一个季度就能把前两个季度失去的门诊给补回来。

所以像肿瘤产科、心外科、骨科等等这样的一些择期手术,还有像麻醉科、诊断普外这样一些科室,后续诊疗量的回补是非常快速的,我们觉得今年医院整体用药手术相关的业务,都会有很好的复苏。


怎么看医疗服务、消费医疗的投资前景?

在医疗服务层面,同样也会受到门诊量的影响。

过去一年半到两年间,医疗服务门诊是低于正常水平的,医生接诊较少,整体医院周转率处历史低点。但有一些科室比如眼科、齿科,覆盖的人群数量还是非常大的。

其实在疫情期间,民营医疗与公立医院之间是有一些差异性机会的,因为民营医疗会在ICU、发热门诊的接待上承担的责任会少一些,所以在分流层面,可能有部分专科的医疗需求加速分流到了民营。

所以我们觉得,民营医疗的齿科、眼科、生殖、体检,以及偏可选消费行业的植发,中医保健等行业的复苏,有望比综合性诊疗提前一点。

医疗服务从长周期来看,目前的估值是处于历史偏低的分位。

这些大的消费赛道,以前估值是非常高的,之所以天花板比较高,是因为它除了医疗外,还体现了大家对消费美学功能性、时尚的这种需求。

这种新兴需求,在今年消费复苏的背景下,和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弹性是比较大的。消费医疗在后疫情时代的机会,目前也是在偏左侧位置。

但是往今年二、三季度看,会有一个很好的回升,诊疗端的药品复苏是非常重要的板块,因为不管是生物药、化学药还是中药,在诊疗端都是跟门诊量相关度非常大。

在整个诊疗复苏过程中,创新药是属于中长线产业升级迭代的方向。

过去两年在港股的18A,以及科创板上的非常多创业公司,虽然前两年间可能有一些国际化挑战,但目前可以看到,新一批创新药公司在新型技术平台上面的许可证数据创新高。

譬如adc的一些品种、双抗的品种,在国内创造出了全球best in class的数据之后,也是有一个很好的出海回报。

近期国内会有新一轮创新药价格谈判,将对整个创新药行业有一个很好的价值重塑,所以创新药板块还是值得长期看好。

在美元加息周期后,对医药行业融资、总量的需求是会有一定影响的。但往资本市场融资方面去展望,今年下半年美元加息周期的一个下行,会带来整个行业的复苏,那么CXO整体板块的复苏,也是今年后半段非常重要的机会。

最后一个是关于科研领域跟医药行业的国产替代。去年其实除了新基建外,中央贴息贷款还有一个方向,就是对高校科研仪器的采购有非常大的支持。

那其实这一块也会带来整个生物药产业,包括科研相关的仪器耗材国产替代率有很大的提升。

医药卡脖子行业,像生物安全相关的上游科研测序、生物基因这些相关的设备耗材,随着疫情复苏后,科研相关的投入在今年还是会有非常稳定的增长。

目前这个行业里国产替代的渗透率处在5%的分位,后续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所以今年医药行业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,大家可以多多关注。


提问环节

Q1:去年三季度,集采政策已经出现放松迹象了,这对未来医药投资有什么指引作用吗?

去年我们看到,不管地方生化集采,还是最近的骨科集采,其实在集采的指标上面,除了价格表,质量表、市场份额保障表的分数也是有所提高的。

这对医药行业的未来,是一种高质量、合理价格的评判标准。

对于仿制药同样也可以看到,第七批的集采基本上在去年就已经接近尾声,那么今年还有一轮集采,整体仿制药的集采就应该告一段落了。

刚才我们也提到,党的十九大其实是集采政策推进的集中期,但到了5年后,党的二十大提出来,医药会作为发展的一个核心。

所以说不能谈集采就色变,集采还是一个很好的政策,能促进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,以及技术迭代,创新药、创新器械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增长空间。


Q2:对于一些医药细分品种,有哪些比较看好的?

医药行业,90%的标的都受损于疫情。

比如门诊量,在疫情期间会受到负面冲击,特别是在短期的冲关期。

比如很多医生自身会受到病情干扰,另外一方面,可能要调取ICU的支持,所以冲关期的三个月,短期而言会对医疗有一些影响。

但医疗的刚性回补是非常确定的,不管是欧美、日本还是新加坡,其实在挤兑后的两个季度,基本会恢复到一个正常的诊疗阶段,一个季度就把前两个季度消失的需求补回来。

对于今年全年的诊疗端需求,我们觉得可能不会下调,甚至会有一些回补。

在后疫情期间,医药行业不管是手术相关的用药、设备、耗材器械,还是创新药的处方等,参考2020年下半年来看的话,是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复苏。

 



风险提示: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,也不保证最低收益。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,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。基金产品收益存在波动风险,投资需谨慎,详情请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、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。